简洁版 扫一扫
新闻热点

专家授课内容丰富多彩,共促工伤康复高质量发展

时间:2023年12月07日 编辑:聊城市健康协会-田明山 字体:

12月7日举行的聊城市工伤康复高质量发展论坛上,专家学者齐聚鲁西骨科医院,就工伤康复高质量发展作专题讲座,内容精彩丰富,为我市的工伤康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。

励建安院士讲授了《以功能为核心的工伤康复思维》。励院士强调,医疗的核心价值就是提升健康水平。功能是医疗结局管理的关键因素,功能改善是工伤康复的医疗价值所在,所以应强化以功能为轴心的工伤康复思维,形成主动健康、主动康复的大势。工伤患者功能障碍的特征不仅是组织、器官功能障碍,还有心理、社会、家庭、职业(学习)等多维度的障碍,康复的目标不仅涉及医疗,还涉及未来的工伤赔付,部分工伤医疗的时间很长,并且涉及反复入院,远期的康复可能延续终生(烧伤、脊髓损伤、脑外伤等),主动健康、主动康复的难度较大(患者的依赖心理),因而,改善、代偿、替代、环境改造的路径都应该全面考虑。

广东省康复中心刘辉霞博士以《精准把握核心要点工作,高质量推进工伤康复事业发展》为题,就人社部41号文,从熟读文件掌握要点、吃透文件掌握需求、抓实文件亮点工作三个方面,详细阐述了如何高质量推进工伤康复事业。刘辉霞博士指出,工伤保险工作就是一项普惠性、基础性、兜底性民生工作,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息息相关。早期康复介入的重要意义、基本原则及具体举措,大量的统计数据表明,在工伤职工医疗救治过程中康复介入越早,效果越好。工伤康复早期介入,不仅能提高工伤职工的疗效,节约医疗药费,缩短住院时间,减少医疗、社会资源的浪费,降低评残等级,减少工伤保险基金的支出,还能提高病人的满意度,社会效益显著。

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康复治疗中心徐艳文教授通过大量的临床病例,讲授了如何推进工伤保险职业康复高质量发展。徐教授对工伤康复特色服务有着自己的设想:建立医院—企业—社区(家庭)无缝链接的“以医疗康复为基础、职业康复为核心,促进工伤职工全面回归社会和重返工作岗位”的工伤康复模式;建立以以神经康复、骨创康复、烧伤康复、手外伤康复为特色的专业技术体系;完善工伤预防、医疗康复、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一体化的服务。同时,还详细讲授了职业康复问诊技术、评估技术等。

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李勇强教授在《建立基于ICF的工伤康复服务体系》的授课中介绍,ICF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第二本字典,用于功能评价的通用语言和通用工具。“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,而且包括躯体健康、心理健康、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。”工伤康复包括医疗康复,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。医疗康复是保证让工伤职工全面康复的前提和基础,首先保证让工伤病人的生命体征稳定,并发症的治疗及恢复,人体各部位的功能复原到最佳程度;职业康复是医疗康复的发展和完善,是帮助工伤职工保持和恢复适当职业能力的必要途径,也是工伤康复的核心;社会康复则是帮助工伤职工回归社会、回归家庭的重要措施。建立基于ICF的工伤康复服务体系,就是帮工伤职工恢复功能、提高生活质量,重返工作岗位、社会与家庭。

聊城鲁西康复医院副院长王木林分享了临床工作实践中的康复案例。一个个案例说明,有工伤保险政策的支持和医院优质的康复治疗技术和服务,工伤职工合法权益得到最大保障,众多工伤患者在通过“医护治”团队系统的治疗,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,得以重返工作岗位、回归社会。

论坛专家授课环节,分别由聊城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专委会主委、聊城市中医医院党委委员李延辉,鲁西康复医院副院长王海滨、王木林、徐敏主持。(朱荣华)

(卫生与健康-康文轩)
必读公告:本站部分健康类图文来自于网络,仅供网友参考,不可做为医疗诊断治疗依据,必要时请咨询专家核实您要利用的内容,如文章涉及您利益需要删除或您对本站任何方面有进一步意见建议,请在页尾部联系我们。